
廠的煤泥倉、含硫煤礦的井下煤倉),外殼易出現腐蝕損壞,導致防護性能下降、內部電路暴露,需從環境因素、材質缺陷、維護不當三方面分析原因,并采取針對性防腐措施:
一、外殼腐蝕常見原因
環境腐蝕性介質影響:
選煤廠煤泥倉中,煤泥含有的酸性物質(如硫酸、鹽酸)會隨水汽附著在外殼表面,長期接觸會破壞外殼涂層,導致金屬基體氧化腐蝕;含硫煤礦井下,煤層中的硫化物在潮濕環境下生成硫化氫氣體,與外殼金屬(如普通碳鋼)發生化學反應,形成硫化物腐蝕層,導致外殼變薄、出現孔洞。某選煤廠的開關外殼在酸性煤泥環境中使用 1 年,腐蝕深度達 0.5mm,防護等級從 IP65 降至 IP54。
外殼材質耐腐蝕性不足:
部分低成本開關采用普通冷軋鋼板外殼,僅表面噴涂一層薄漆(厚度<30μm),耐腐蝕性差,在潮濕、腐蝕性環境中易出現漆層脫落、金屬銹蝕;即使采用不銹鋼外殼,若選用的是 201 不銹鋼(含鎳量低),而非 304/316 不銹鋼,在氯離子含量高的環境(如沿海地區露天煤倉)中,也會出現點蝕現象。
維護不及時:
未定期清潔外殼表面的腐蝕性附著物,導致介質長期堆積;在外殼出現輕微劃痕、漆層破損時,未及時修補,使金屬基體直接暴露在腐蝕環境中,加速腐蝕進程。某煤礦的開關外殼因碰撞出現 2mm 劃痕,未及時處理,3 個月后劃痕處腐蝕擴展至 10mm,形成明顯凹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