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高粘度流體會導致配件表面黏附堆積(黏附厚度>3mm 會阻礙聲波傳播,測量偏差超 8%),改造需聚焦表面疏黏處理、結構防堆積、加熱防固化:
換能器與適配器改造:①疏黏表面處理:換能器探頭表面噴涂 “超疏水疏油涂層"(如聚四氟乙烯改性涂層,表面張力<15mN/m,黏度 1000cP 流體黏附量≤5mg/cm2);適配器內壁做 “鏡面拋光"(Ra≤0.2μm),減少流體黏附面積;②結構防堆積:適配器采用 “大口徑漸縮式結構"(入口直徑>出口直徑 10%,降低流速梯度,減少堆積),內壁過渡處圓弧半徑≥5mm(避免死角堆積);換能器探頭設計為 “半球形"(黏附流體易自然滴落)。
管道與閥門改造:①加熱防固化:在管道外壁纏繞 “自限溫伴熱帶"(功率 20W/m,維持溫度高于流體熔點 5-10℃,如瀝青管道維持 120-130℃),伴熱帶外包裹 “保溫棉"(導熱系數≤0.03W/(m?K));閥門閥芯內置 “加熱棒"(功率 50W,防止閥芯黏附流體固化);②防黏結構設計:管道采用 “傾斜布置"(傾斜角度 5-10°,利用重力減少堆積);閥門選用 “偏心旋轉閥"(閥芯旋轉時產生剪切力,刮除黏附流體),閥座做 “防黏涂層處理"。
清淤與監測改造:①定期清淤設計:在適配器下游加裝 “高壓清洗接口"(直徑 20mm,接入 1.0MPa 高壓水,每周清洗 1 次);管道低處加裝 “排黏閥"(每月排出黏附堆積物);②黏附監測:在適配器內壁安裝 “超聲波厚度傳感器"(實時監測黏附厚度,超 3mm 時觸發報警);每季度拆解配件檢查黏附情況(黏附厚度≤2mm 為合格)。
驗證測試:改造后通入黏度 1500cP 的瀝青流體(溫度 120℃),連續運行 1000 小時,檢測換能器探頭黏附厚度(≤1.5mm)、適配器內壁堆積量(≤2mm),流量測量偏差(≤±1.5%)。